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冬暖

九天内外有真诚,三人之中有吾师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来自陕西农村,享受过良好家教。当了兵扛了枪但没打过仗,上了学提了干但没干上司令员。走过南闯过北还是喜爱大西北。黄山黄河长江都去过,总是喜欢罗布泊。大海沙漠大草原,屡屡宏愿皆实现。人生美景差的远,至死不渝定走完!愿和朋友聊心语,不对路的别上船!(请用陕西关中话念!)

忍耐·知足不辱【原创】  

2009-07-09 14:28:01|  分类: 我在随想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聆听喧嚣的打击乐【原创】 - 冬暖 - 冬暖的博客

      【写在前边】进入七月以来,我很少写文章。不是没什么可写,而是因为两个字:忙和懒!自己除很少写以外,即就是进入博客也只是欣赏朋友们挥汗如雨、优美委婉、脍炙人口的作品。朋友们在自家的“自留地”里辛勤劳作的身影令我感动,我真有些自愧不如,所以还是迎头赶上,携手并肩!我今天就写一篇《忍耐·知足不辱》,虽耽误朋友们宝贵的时间,但我还是想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一难得的话语!

       忍耐是一种心灵的状态,更是一种命运。人因为有一种忍耐的、战斗的心态,所以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。这种忍耐还可以表现为做人的知足不辱,在如何对待物质享受和名义地位的问题上,老子提出知足知止的原则。五千言的《老子》中写道:“故知足,不辱;知止,不殆;可以长久。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”何以知足才不会受到耻辱,知止才不会有危险?在老子看来,大底上有下面几个理由:逞强好争,不但得不到什么,反而会招来祸害。强梁者不得其死,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社会上为什么会有斗争的灾祸,是由于人心贪不知足;如果都能知足知止,相互忍让不争,一切纷斗冲突都可以避免了。

    人生幸福在于内心的宁静自守,摆脱物欲的束缚而恬淡自安,怡然自得。然而,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,驰攻猎令人心发慌;难通之货,令人行妨。可见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声色之娱,而在于知足知止,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的生活。从变化、超越的观点看问题,人生的祸福、得失等等,都是暂时的,相对的,可以互相转化的。永不知足的去追求这种变化无常的东西,最终是争而不得,反受其祸了。老子的这种思想深刻精辟,饱含人生的经验和智慧。

    世间万物能知足就安乐,贪婪必定招祸。几千年前的道家鼻祖老子说: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,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意思是说,声名和生命相比哪样更为亲切?生命和货利相比哪一样更为贵重?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为有害?过分的贪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;过分敛积财富,必定招致更为惨重损失。所以说,知道满足,就不会受到屈辱;知道适可而止,就不会遇到危险,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。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的欲望。

    要真正做到知足,也非易事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心理平衡,不要盲目攀比。俗话说,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自己有工作、有房子,妻儿安康,这才是最重要的,无谓的攀比,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,从而导致心理失衡,甚至因此“惹祸”。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平衡,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,是宽宏、远见和睿智的结晶。做到心里平衡,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。人贵有自知之明,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,明比知更难。其次是正确对待他人,再就是要正确对待社会,做到这三个正确对待,就能自觉保持永远快乐的心境。

    知足常乐,知足常足,心安常安。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,如同沧海一粟。天地之大,时间之长,事物之广,货利之多,如果不能知足知止,就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。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,永远是满足的。

    只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和享受,不向社会提出额外的、非分的要求。通过诚实劳动取得利益和享受,不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和享受。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享受的时候,同时尊重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。上面这些要求,是一个文明、健康的社会应有的社会公德,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。从人生意义、人生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,实行知足知止的原则,就是要求人们不单纯以物欲私利为人生的价值取向,而要超越物欲私利,追求人的精神道德价值。孟子说: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。饱食暖衣,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。

朋友观点忍耐·知足不辱【原创】 - 冬暖 - 冬暖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文艺老师观点》

    非常欣赏冬暖的作品,读后总能让人遐思、回味和警醒。下面是我的一点读后感。
知足者常乐,这句浅显普通的话语可以说随处可见,随处可以听到,它所反映出的道理大家都懂,但是真正能做到知足则因人而异,因时而异,不是吗?因人而异。有句话,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,一语就道出了人与人的价值观念、思想修养等不同,那么对知足的理解亦不同,达到的所谓目标亦不同;因时而异。自我理解,应该是人在不同的时间包括环境所要追求的目标不同,最简单的就是当一个人告别了健康,失去了自由,甚至....他(她)的知足就会回到最原始的地方——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,其他的则都成了身外之物。可见与其争强好胜,甚至不折手段去追求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,或者不且实际的去想去做,最后所带来的往往是精神的不悦,甚至是身体的病疾,这又何苦呢?
所以,我们要记住:知足者常乐,并效仿和努力之,快乐就会时常陪伴在你我的身边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《桃花源观点》

知足者常乐!一千个人,一千种认识。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知足者常乐的理解。每个人的人生观、价值观是不相同的,认识理解也千差万别,世界就是这样,各人有各人的快乐与烦恼,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。人,一辈子,不过是短短几十年,哪来那么多时间去烦恼......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9.07.12

  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57)| 评论(8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